我收阴货那几年_第八十九章风烛残年 秘法通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八十九章风烛残年 秘法通幽 (第2/2页)

,“这.....这是有事啊这......小道长当年难道还有过什么光辉战绩?”
  “罢了罢了.....老头子我反正也喘不了几天气了。”
  “既如此,那还是帮这最后一次也好,算是老头子我最后的一点作用。”
  罗元忠脸色有些复杂,顿了顿,他还是没能说出来话。
  常老此时朝我招了招手,示意让我靠近一点。
  我将身子靠了过去,只听他轻声道:“小伙子,你身体还行吧?身体还好的话,就随我通一次幽吧。”
  “通幽?还真有人会这种东西?”我一脸惊讶。
  算卦看相,知祸福吉凶。
  出马走阴,问前世今生。
  而我知道,在这些之外,还有一种更为高级,更为神秘的存在。
  “通幽。”
  我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学过一首唐诗,作者好像是唐朝人,叫常健。
  “题破山寺后禅院。”
  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,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  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,万籁此俱寂,唯闻钟磬音。
  那时候十几岁,啥也不懂,老师叫背我就背,死记硬背的完全不知道这诗词是个什么意思。
  直到成年后,随着入行这么多年,我对当年的这首诗词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。
  通过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,”这一句,我后来知道了一件事。
  这个叫什么常健的唐代诗人,怕不是就是当年会“通幽”这项秘法的少数人之一。
  唐代诗人常健通幽过去说看到了曲径。
  “曲径是什么?”
  “是黄泉路上的小道?还是金银桥下的桥洞?”没人能知道了。
  这东西算是一脉单传下来的,偏门中的偏门,绝密中的绝密......
  最差,恐怕也得是银桥鬼卦那一级别的......
  “唉?对了!”我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。
  “唐代诗人常健......还有眼前的老人也姓常.....|难道?”
  此刻,老人像是长有心眼,能看清楚我此刻心中的想法,他拍了拍我的手,笑着道:“没错,你想的的确是那样。”
  “唐人常健,正是老头子我族谱上的先人。”
  听闻此言,我心中大感惊讶之余,又多了几分无奈。
  我心想:“要是这常老去世了,试问,这世上还能有人会通幽秘术吗?”
  “难道......这就断了传承?”
  罗元忠这时还恰当的问了一句,“常爷,你上次说那个小女孩天赋极高,还教了她几个月的时间,难道你没收她为徒吗?”
  听闻此话,常老眼中有了几分生气,他感叹了一声,随后摇摇头。
  “那女娃五亲不在,天赋极高,是我老头子几十年来,见到过最有灵根的孩子.....”
  “可......”
  “可她心中执念太深,一心只想着报仇.....唉......”
  “她若是一天化不开心中的执念,就永远进不了常家的通幽之门。”
  “罢了罢了,不提此事了,小伙子,你准备一下吧,”常老不想继续谈这个话题了,反而让我开始做准备。
  道具简单。
  一盆清水,一根蜡烛。
  铁盆里的清水是两种水兑和的,一半热水,一半凉水,有人也叫阴阳水。
  蜡烛就是最普通的白蜡。
  在罗元忠的搀扶下,常老从床上走了下来。
  看他身形有些不稳,我赶忙扶住了他的后背,帮着他勉强站稳当了。
  常老先是将白蜡点燃,然后慢慢的伸手过去,将蜡烛立在了装满清水的铁盆中。
  说来也奇,这蜡烛入水之后,竟然毫无影响,笔直的插在了脸盆底部,立的稳稳当当的。
  清水的水面上立刻倒映出了蜡烛的火苗。
  而后,常老让元忠拿来了一张白纸,上面写上了小道长的生辰八字。
  白纸上写:“许一玄,民国十六年生人。”
  事罢,常老右手一抬,将纸条丢到了清水之中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