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127节 (第3/3页)
聪明人千千万万,然只得其一,或聪明外露,或喜卖弄聪明。聪明人懂得藏拙,耐得住寂寞,不可不防。” 萧家一对父女,观他们行事,心存百姓,又懂拉拢人心,更能为将来长远布局。相比之下,曹根是处于劣势的人。哪怕眼下曹根占据最多的城池,兵马最多,长此以往,胜负...... “防防防。萧谌出兵徐州丞相亦有耳闻,以丞相所见,徐州,扬州能让萧谌抢走?”曹根捉捉头,不难看出他的烦躁。 敌人,他的敌人,一向是他杀得敌人片甲不留,何时有像雍州这般的人,让他如芒刺背,如鲠在喉,却又莫可奈何,真真是叫人气煞也。 “陛下该出兵。”杨眉此刻冒出这一句,曹根一顿,后知后觉地问:“徐州?” “正是。雍州之窘境真假难辨,何不以出兵徐州,一探究竟。不管能不能得徐州,对我们并无损失。”杨眉细细为曹根讲解,曹根对别的事所知不多,说到打仗争地盘这事,他是相当的反应敏锐。 “徐州早已脱离朕的掌控,徐州刺史胆大包天,敢在朕同雍州对峙时,联合徐州将夺取徐州。投鼠忌器,朕因为雍州,不能兴兵夺回徐州。现在徐州百姓起义,扬州趁火打劫,雍州远援,朕要是不动,确实不合适。” 打仗的事,曹根最是迫切,不能跟雍州正面对抗,还不能旁敲侧击? “立刻让兖州出兵。”兖州有一半在曹根控制中,让人出兵,谁敢不听。 “雍州方面,当真不动?”依然是心动的人迫切追问,“徐州为天下有名的粮仓,若能得徐州者,可得半个天下。陛下,雍州出兵,或许正是验证雍州缺粮一事?” 这样的猜测不是全无道理。曹根捉了捉头,为难地看向杨眉。 杨眉亦拧起了眉头,“可让人入雍州,仔细查探其中真假。” 曹根拍掌,相当赞同,“得多看看,仔细地看,千万不能再像上回。” 上回败于雍州之手,曹根想到雍州那对父女竟是早早设下陷阱等着他,目的在于直取他的性命,要不是他小心谨慎惯了,40万大军只带一半入雍州,小命休矣。 吃一堑,长一智。曹根思虑这些日子雍州从来不闲着,无论冀州或是青州,一但雍州夺下城池,收拢人心,扩张兵马,轻而易举。 今日之雍州,再非当日据雍州而守,刚得冀州的雍州。 “唯!”杨眉何尝不是心有余悸,焉能一错再错。 *** 眼下的雍州,随流言四起,值得一说的是,除了上头担心受到牵连的世族,底层的百姓,并不因缺粮的流言而人心大乱。 相反,知军中缺粮时,不少百姓竟然聚集到骠骑将军府前,竟然要将家中的藏粮供以军中将士。 萧宁当时正和人在正堂议事,乍然听闻此消息,微微一怔。 “将军和小娘子心系百姓,百姓皆感恩之人,愿为雍州尽绵薄之力,足见将军和小娘子深得人心。”作为初来乍到的顾义,听闻雍州缺粮,顾义并非人云亦云者。始料未及,百姓竟然争相为军中将士供粮,令顾义精神一振。 萧氏在雍州得民心,远远超乎他的想像。 “是啊,百姓都是知恩图报之人。”萧宁放出消息,冲的并不是寻常百姓,不想最后百姓比任何家底丰厚的世族都要积极,焉不叫萧宁深受感动。 “小娘子,当谢百姓。”水货立起,催促萧宁莫感慨,立刻出面,见百姓为重。 “当如是。”萧宁一脸认同,这便起身,人即往外去,一干属官不曾落后,随萧宁而去。 骠骑将军府前,同上回曹根假借天子之令,命萧谌将雍州双手奉上,百姓求请一般无二。这一回,百姓们背着他们家中所藏不多的口粮,堆积在前,不断地同门前的黑衣玄甲哀求,“请见将军或小娘子。” 从前萧宁在雍州名声极是不错,毕竟收留各地流民,又安民抚恤,雍州内皆知,将军不在,雍州由萧宁说了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