擎宋_第366章:文似看山不喜平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366章:文似看山不喜平 (第2/2页)

来了!”闻言乐天冷笑.

    ??黄堪检的面容上带着笑意:“大人是不是该把消息放出去了……”

    ??乐天摆了摆手,笑道:“不忙,若是放的早了那有什么意思,读书人讲个文似看山不喜平,若如井田方石,有何可观?惟壑谷幽深,峰峦起伏,乃令游者赏心悦目。或绝崖飞瀑,动魄惊心。山水既然,文章正尔。这做事情也是一个道理!”

    ??黄堪检嘿嘿的笑了起来:“属下虽然不是读书人,虽不听不太懂官人文绉绉的话,但官人的意思属下还是懂的,这便是欲扬先抑!”

    ??“黄堪检,你不去读书真是可惜了!”乐大人投去一个很是赞赏的眼神,又说道:“黄堪检,你只需这样办……”

    ??皇城司中这个衙门太过特殊,不似那些文官可以捞些好处,实在是太清水了,黄堪检虽然是有品阶的小官,但家中的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。但遇到乐天这位上司以后便不同了,有军功立不说,还能跟在乐大人的身后做些生意分分红,正可谓升官发财两不误。

    ??黄堪检看到的乐大人不止是郓王殿下的红人,更是自己的福星,自己己经与乐大人同呼吸共命运了,自然要事事为乐大人尽心。

    ??回去之后,黄堪检将一众手下寻来,按乐大人的吩咐交给他们一个十分光荣的任务,让这些下属们四下散发对乐大人不利的流言,而且将乐大人说的越倒霉越好。至于流言的内容,都是经过乐大人亲自杜拟的,口授给黄堪检,再由黄堪检说给手下一干人。

    ??譬如:“胡员外花钱买通诸多官员,朝堂上诸多大臣得了蔡京的授意,联名弹劾乐大人……”

    ??“新任的白知县在四处搜寻网罗乐大人的罪名,据说弹劾的奏疏己经在送往汴梁的路上……”

    ??“乐大人卸任了,那些善政恐怕要政息人亡了……”

    ??“乐大人的病原本是要好了的,听到这些事,再次一病不起……”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钱塘县被各种流言的阴霾所笼罩。

    ??乐大人是卸任了,但不可忽视的是乐天在钱塘任职以来做出的影响,很快这些流言将钱塘百姓们的情绪调动起来。在这个年代,百姓最盼望的是什么,就是本地来一位青天大老爷,现在乐大老爷不仅走了,还被朝廷的官员们扣了一脑袋屎盆子。

    ??与后世不同,封建时代地方官治理地方有着很强的个人色彩,也就是说地方官的权力很大,本地百姓过的舒服不舒服直接取决于地方官的个人素质。因为钱塘百姓过的太舒服了,筑堤、铺路没花钱塘百姓一文钱,还让钱塘百姓儿童接受免费教育等等善政,真不是钱塘历任老爷们所能相比的。

    ??更不要说乐大人敢于征收外来商贾重税、不横征暴敛,还减轻本地百姓负担,而且刑名公案赏罚分明、没有贪赃枉法搜刮地皮,更重视读书人舍得把钱花在教育。

    ??来了青天,百姓们打心里头高兴,离任时百姓哭的昏天黑地的,也是真有的事;若是来个搜刮地皮的昏官,百姓的日子可相而知了;但最为可恨的是,乐大青天还没走,这新任的白知县便开始四处寻乐老爷的黑材料,向朝廷告乐老爷的黑状。

    ??钱塘县的士心、民心,皆可为乐大人所用。

    ??士可忍,孰不可忍!

    ??被乐大人有意放出的流言迅速在钱塘县流散开来,钱塘的百姓怒了,乐大人是个好官,抹黑乐大人的人一定不是好人,更不是好官。钱塘百姓们的心思也很简单,暴力反抗县衙是违法的行为,但不妨百姓们用另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,每当走过县衙的时候,都会情不自禁的将一口浓痰吐将过去。

    ??特别是每当夜深人静之际,常有人蹲在钱塘县衙门前大解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金殿之上,有通政官抱上来一摞奏本,口中正在念着钱塘新任知县白伦弹劾的奏疏。徽宗赵佶面上颜色隐隐间己经有些不善。

    ??想要干掉乐天,就要有三人成虎之势,朝中的御使还有地方官员来参劾乐天,赵佶顾及乐天的功劳可以搁置再议,但白伦是钱塘新任知县,依官场上的规矩,做为继任官员当然要给前任些颜面,这白伦到任不到数日便上疏参劾乐天,说明了什么,说明了乐天己经将杭州弄的不成样子。

    ??白伦搜集来的黑材料,就是压倒乐天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    ??就在通政官大念白伦的奏报之时,只见史勾当官一路小跑进了殿,叩拜道:“陛下,皇城司从杭州传来的急报!”

    ??突然间被打断了奏报,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史勾当官,史勾当官能在这个时候进来瑾见官家,杭州那边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??徽宗赵佶说道:“何事,道来!”

    ??“杭州提刑司官员在审理舟山逆贼过程中,从逆贼口中挖出一串名单……”史勾当官一边说话,一边从怀中拿出一张折子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